让关爱他人的心在年轻人中普及!多美好的话语!

张老师
2017-10-12
来源: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

受功利主义驱使的人们,在收获18岁的成功时,却正在失去人生更重要阶段〈30岁、40岁、50岁、……〉获致成功的能力。

查看图片

图片来源:PixaBay

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有一个《Making Caring Common》的项目,简称为MCC,它的名称即「让关爱盛行」之意,项目主持人Richard Weissbourd教授是一位儿童及家庭心理学家。MCC致力于协助教育工作者、父母和社区,以教养出具有关爱、负责和追求公义情怀的年轻人为宗旨,自2014年起,MCC多次发表了撼动人心的专题报告。

《Turning the Tide〈扭转潮流〉》

对准了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!

2016年1月中旬,MCC又推出一篇针对美国大学本科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报告,题目是《Turning the Tide: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s》,有些中文媒体把Turning the Tide译成「力挽狂澜」,更彰显了改革之势在必行。MCC呼吁,期待能通过大学录取政策,以激励学生关怀他人和公益。

这篇报告提及当今绝大多数年轻人过度关注个人成就,欠缺关爱别人的良善情怀。顶尖名校培养出许多不关心人间疾苦、漠视社会发展的极端利己主义者,这种教育成果远远背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。报告中提出了大学招生改革的三大目标,针对每一个目标都给出了若干具体的建议。

第一个目标,倡导对别人做出更有意义的奉献和社区服务,鼓励参与关乎公众福祉的活动。学生需要好好参考以下四个MCC对招生办的建议:1.有意义的、持续的社区服务;2.参与解决社区挑战性问题的集体活动;3.真实的、有意义的多样化社会体验,以了解社会结构、不平等,在其中深化赏识歧异性并相互学习;4.参与能够培养对前人感恩之心、对未来后继者责任感的社区服务。

第二个目标,在评估学生的道德伦理层面之课外活动参与、对别人的贡献时,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因种族、文化和社会阶层差异所造成的「参与度落差」。值得学生参考的两个建议如下:1.对于家庭的贡献;2.评价学生对于他人的日常意识及贡献,这等于是考核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。

第三个目标,要降低学生不必要的成绩压力,重新定义「成绩」,以营造一个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也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。学生应该参考的五个建议如下:1.注重课外活动参与的质而不是量;2.要意识到高难度AP/IB课程的过量;3.避免「过度培训」,学生原始心声所展示的真实、自信和诚实是最好的;4.采取降低考试压力的方案;5.让学生们更广泛地考虑什么是「好学校」。

以上的三大目标、11项建议是说给美国大学本科的招生办公室听的,包括八所常春藤、斯坦福、MIT、芝加哥等在内的一百多所名校已经正面回应了这些呼吁,对于招生官在审查学生的申请时能发生多大影响还有待观察。

《Turning the Tide》强调真诚与善良!

MCC这一份报告清清楚楚点明了三大目标,期待大学本科录取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社区活动参与、道德参与及奉献、重新定义学习成就,细究其内涵,资源不足的弱势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关怀和机会,同时让整个申请及录取更贴近教育的基本面。

哈佛大学招生主任William R. Fitzsimmons表示,该报告虽然不是哈佛招生办提出的,却与哈佛当今的招生原则不谋而合。提出报告的哈佛教育学院也证实,许多大学已经开始检讨招生办法。审视这两年新西兰学生的美国大学本科申请个案,《扭转潮流》理念确实在落实当中,创业、自创俱乐部自任主席、出国做慈善等等许多看起来高大上的课外活动都失灵了;不过,有个勤于做家事的女孩却录了哥伦比亚等六所名校。《扭转潮流》报告提醒学生们,要搞课外活动,从关爱自己的家庭做起!

哈佛教育学院的MCC项目主持人曾经在受访中表示,《Turing the Tide》的想法来自2014年的一个「大学申请流程研讨会」,与会人士包括了校长、各学院代表、招生办主任、教育专家、国家组织代表人等。这次会议的推手是MCC在2014年的另一个研究报告──《The Children We Mean To Raise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〉》,它来自于对10000名初高中学生的调查。发觉无论是什么肤色、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年轻人,几乎都将个人的「成就感和幸福度」置于对他人的关心之上。与会人士意识到大学申请的要求标准势必影响年轻人的行为,因此催生了《Turing the Tide》这一份报告。

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有感而发:「清华70%至80%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?去了经济管理学院。连我最好的学生,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,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。」其实,功利思想盛行的始作俑者绝非年轻人,这是风行草偃的效应使然,但是,一股「年轻就要成功,成功可以走捷径」的躁动让很多年轻人蠢蠢欲动,他们难以定下心来好好充实人生的功底。有些学霸一谈起品格修养则弃之如敝屣,他们只在乎自己的身价多少,这种现象就让人担心了,因此,有人认为,《Turning the Tide》是哈佛大学向功利主义信奉者的宣示:「想要名利双收,请远离哈佛!」

MCC项目主持人痛陈,当前的教育让下一代倾向于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成功,却忘记了真诚与善良。解铃还须系铃人,他期待通过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来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。

调整好心态,迎接海阔天空的人生!

家长或孩子也许担心,今后申请美国大学是否会变得越来越难?让哈佛MCC的主持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!Richard Weissbourd教授表示,虽然他不是招生官,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申请材料中展示真实的自己。他进一步建议,不要为了迎合招生官,而刻意做一些你觉得他希望看到的事情,或者写一些你觉得他会喜欢的陈述。你的申请文书需要体现出你对目标大学的了解,也要保持真实的自己。做一些你感兴趣的、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,然后将这些展示给招生官们,你的申请就能获得加分。

有一段我不知作者为何人的智慧之言:「受功利主义驱使的人们,在收获18岁的成功时,却正在失去人生更重要阶段〈30岁、40岁、50岁、……〉获致成功的能力。」我始终相信,培养孩子真诚与善良的情怀,调整好心态,孩子就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!

Making Caring Common〈让关爱他人的心在年轻人中普及〉,多美好的话语!


阅读466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