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西兰式团队为何不介意“猪队友”

老周
2017-10-12
来源: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

每个人不完美,没有关系,这才是常态。但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取长补短,同心断金。

查看图片

图片来源:PixaBay

在一次讲座中,一位新西兰本地企业HR介绍管理经验时不断说到chop top。

切头?切尖?好怕怕。

后来才明白,这是个和“掐尖”相反的动作。

人们在花园里忙活时,发现有的小苗苗长得用力过猛,影响整体观感,便会毫不留情将高出来的部分切掉以保持整体的美观。

在企业里也是一样。如果一个团队中,有人过于争强好胜,影响队友情绪和团队整体业绩,能力再强也请走好不送。

在国内,人们从小争当尖子生,只有出类拔萃、鹤立鸡群,才有可能被好学校相中并录取,这个过程,北京人称之为“掐尖儿”。

工作以后,领导也喜欢有人拔尖,利用内部不平衡激发竞争,又为“狼文化”。

地产大佬潘石屹当年便是如此。他不仅奉行“末位淘汰”,倒数第一自行走人,其他人也别想混日子,“排名激励”的大招等着你。

月度销冠、年度销冠自然是升职加薪名利双收。年终大会上,最激动人心莫过于发年度奖金的时刻,几百万的现金端上了桌面。被点到的员工依次上来领钱,有人是拿着信封上来的,也有人是拿着提包上来的。对心理承受力差的来说,这已经把激励做到了精神刺激的高度。

因为,我们一直信奉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”。在过去中国一穷二白的年代,通过树立“铁人”、“铁娘子”等榜样中国曾创造了不少传奇。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,我们又通过不断“造神”创造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奇迹。

因此可以说,“掐尖”有其合理性的一面。国人如此习惯争先拔尖,给任何事物都排出高下优劣,衍生出相亲、教育、地域等各种鄙视链,媒体上甚至公开谈论哪些是人生赢家,哪些是低端人群。

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,胆敢提出什么低端人群,那便是妥妥的歧视,情节严重的可能判刑。

新西兰作为远离纷争的岛国,民风淳厚,更不推崇赤裸裸的掐尖拔尖。

从大环境来说,排名归类很容易触犯“歧视”大忌,因此即使有,深埋在心里就好,说出来便是“政治不正确”。

这里无论小学还是高中,考试从来没有排名,甚至没有分数,只有优良中差的评价。家长会也是一对一的进行,老师只会说你的孩子学习如何,哪些需要改进,绝不会说在班上排第几。

你可能问,没有分数排名,学生怎么拉开距离?

这里的教育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要拉开距离!因为每个孩子都很独特,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发挥所长才,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才是主旨。

上学时,学校不鼓励学生拔尖,工作后拔尖更危险。

如果这个尖子影响团队和谐,再出色也不受欢迎。因此,在新西兰求职千万不能像在国内那样把自己包装得特别优秀,而应该强调自己是个team player。

近日,新西兰有超过100家公司签署了一封公开信,招聘许多技术工种时,不再有学历最低要求。而是要求具有团队合作能力、协调沟通能力等。

新西兰90%以上的公司员工不足10人,而由于全国市场规模太小,许多企业都会进行海外拓展,因此新西兰企业中,团队作业及团队合作非常普遍。

在团队中,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才固然给战斗力加分,但根据心理学研究,一个人太出色会给旁人带来压力,再来点恃才傲物,容易导致沮丧、消极、不平衡等负面情绪,最终增加企业内耗,谁都不开心。

这样的尖子只能忍痛开掉。

每个人不完美,没有关系,这才是常态。但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取长补短,同心断金。

众所周知的新西兰体育强项,英式橄榄球、美洲杯帆船赛、皮划艇等,都是团体项目。在没有举国体制的条件下,能够多次夺得世界冠军,和一流的团队建设水平不无关系。

记得有一次在我家附近的一所中学,孩子们正在打netball(新西兰流行的英式无板篮球)比赛。其中一方的投球手是个高个子女生,我刚好认识,她和家人从中国过来不久,之前没有打过蓝球,因为个子高,老师觉得她有成为一个好投手的潜质,被安排在篮筐下得分的位置。但是,她一次又一次地丢失了队友为她创造的得分机会。

我有些揪心,如果在国内,这个女孩恐怕要被称为“猪一样的队友”,结局不会好过。但是教练和队友都似乎很耐心,不时鼓励加油。比赛终于结束了,我没注意比分多少,只看到每个人都过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。

这大概是新西兰式的团队精神,可以和猪队友一起成长,绝不容狼队友破坏和谐。


阅读427
分享
写评论...